2023年 | - 3月20日下午3時舉行「友朋步道」命名誌揭牌儀式,語云「同志為友」、「同門曰朋」,合集「友朋」二字,寓意志同道合、師承同源,彼此友愛,護持勵進。
- 7月12日,物理學系設立微型積體電路中心,將可培育人才半導體相關人才。
- 9月1日,斥資逾三億的有容學舍正式開張。新宿舍位在萬華區大理街140號,鄰近本校城中校區,為地上11層、地下1層的電梯大樓,分為兩人房與四人房兩種房型,一共提供418個床位。
- 12月5日,溪望操場啟用,其命名意涵為「溪代表『佇立於溪畔的美麗校區』,望代表『眺望遠方、望向未來』,溪望亦與『希望』同音,代表東吳的學生都能承載著無限希望,望向遠方充滿美好且憧憬的未來。」
|
2022年 | - 商學院通過AACSB國際商管學院再認證(Continuous Improvement Review, CIR)評鑑,延續5年認證會員資格。
- 成立「儒道智慧永續應用全球研究中心」、「ESG 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 法學院法律學系增設「國際經貿談判碩士在職專班」。
- 12月3日至4日,復辦「2022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
- 成立「元宇宙創新應用中心」。
|
2021年 | - 109學年度持續辦理「東吳大學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學生急難紓困金」。
- 「2020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受疫情影響停辦,改於11月28日至12月05日舉辦「2020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線上研討會」。
- 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自5月17日起至6月26日止,全校課程採遠距教學直至學期結束。
- 教育部8月24日通過巨量資料管理學院110學年度停招學士、碩士、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並新增資料科學系,含學士班、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
- 6月29日董事會通過修正東吳大學組織規程,增定「新設立之學系,其首任主任人選由校長指派校內相關學術領域副教授以上教師兼任」。
|
2020年 | - 東吳大學中正圖書館蔣中正先生銅像遷移至寵惠堂中廊,並於9月2日揭幕。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學校啟動防疫工作,部份課程實行遠距教學、遠距辦公,寒假延後2個禮拜開學,慶祝建校120校慶典禮亦由3月16日延至10月8日舉行。
- 10月8日,舉行「東吳懷恩數位校史館」啟用典禮。
|
2019年 | - 完成109-111學年度校務發展策略規劃。
- 成立「SME智能金融研究中心」。
|
2018年 | |
2017年 | - 完成106-108學年度校務發展策略規劃。
- 英文學系碩士班更名為英文學系翻譯碩士班。
- 原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公法與公共政策組」更名為「公法組」。
- 人文社會學院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止招生。
- 調整教務處組織:取消「教務行政組」,將所屬業務整併至「註冊課務組」及「招生組」。
- 調整社會資源處組織:取消「美育中心」,將所屬業務整併至學生事務處「群育中心」。原「群育中心」更名為「群育暨美育中心」。
|
2016年 | - 廢止「東吳大學輻射防護委員會組織章程」。
- 成立「優九聯盟U9 League」,由本校及大同大學、文化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世新大學、淡江大學、銘傳大學、輔仁大學及實踐大學共同組成。
- 人文社會學院音樂系碩士在職專班自106學年度起取消【學籍分組】,改以【招生分組】招生。
- 成立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 訂定「東吳大學學生兼任助理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處理要點」。
|
2015年 | - 「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正式成立。
- 調整教務處組織,「註冊組」及「課務組」合併為「註冊課務組」。
- 調整總務處組織,「保管組」調整為「採購保管組」。
|
2014年 | - 新設「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於103年9月12日奉教育部臺高(四)字第1030130082號函核定設立,並自104學年度起招生。
- 完成103-105 學年度校務發展策略規劃報告書,本校定位為「五育並重之卓越教學大學」。
- 增設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學士、碩士及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 法學院增設「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公法與公共政策組」。
-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班取消「學籍分組」招生,改以「招生分組」招生。
-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跨國商務法律組」更名為「涉外商務談判法律組」。
|
2013年 | - 調整教務處組織:取消「綜合教務組」,將所屬業務整併至「註冊組」及「課務組」;「通識教育中心」改隸教務處。
- 調整學生事務處組織:「心理諮商中心」及「衛生保健組」合併為「健康暨諮商中心」;「學生住宿組」更名為「學生住宿中心」。
- 調整總務處組織:取消「城區管理組」,將所屬業務整併至「環境安全衛生暨事務管理組」及「營繕組」;「文書組」業務併入「秘書室」。
- 調整研究發展處組織:新增「評鑑組」,負責校務及教學評鑑(原教學資源中心之教學評鑑研究組所負責)等業務。
- 調整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組織:於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下分設「國際事務中心」及「兩岸事務中心」。
- 調整社會資源處組織:「校友服務組」與「資源拓展組」合併為「校友服務暨資源拓展中心」;另成立「美育中心」。
- 調整教學資源中心組織:原「教學評鑑研究組」之業務改由研究發展處負責,原分設四組調整為三組。
- 「華語教學中心」改組為一級行政單位。
- 調整圖書館組織:圖書館原分設七組,整併為「技術服務組」、「讀者服務組」及「數位與系統組」三組。
- 東吳第一朵軟體雲於102年12 月11 日正式上線,邁入雲端服務新時代。
|
2012年 | - 增設「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一級行政單位及「華語教學中心」、 「圖書館期刊組」二級行政單位。
- 原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更名為「德育中心」。
- 原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更名為「群育中心」。
- 原「軍訓室」組織改隸於「學生事務處」軍訓室。
- 總務處「事務組」更名為「環境安全衛生暨事務管理組」。
- 原「發展處」更名為「社會資源處」。
- 原「發展處社會資源組」更名為「社會資源處資源拓展組」。
- 原「發展處校友服務組」更名為「社會資源處校友服務組」。
- 原「學生事務處」生涯發展中心改隸於「社會資源處」生涯發展中心。
- 原「研究事務與國際合作處」更名為「研究發展處」。
- 原「研究事務與國際合作處企劃組」更名為「研究發展處校務發展組」。
- 原「研究事務與國際合作處研究事務組」更名為「研究發展處研究事務組」。
- 原圖書館「採錄組」及「編目組」合併為「採編組」。
- 原圖書館「推廣組」更名為「數位資訊組」。
- 原圖書館「非書資料組」更名為「非書服務組」。
|
2011年 | - 100年度本校接受大學校院校務評鑑,五大評鑑項目(「學校自我定位」、「校務治理與經營」、「教學與學習資源」、「績效與社會責任」、「持續改善與品質保證機制」)全數「通過」。
- 慶祝本校建校111周年暨在台復校60週年,舉辦一系列校慶慶祝活動。
- 英文學系比較文學碩士班更名為英文學系碩士班。
|
2010年 | - 建校110周年校慶,表揚傑出校友,盛大舉行各項慶典活動。
- 增設「創意人文學程」、「非營利組織管理學程」及「東吳大學實用英語學程」。
- 國際商管學程第一屆學生林冠妏參與商學院與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雙聯學位計劃,順利取得兩校碩士學位,為本校第一位獲雙聯學位學生。
|
2009年 | - 企劃組業務改由研究事務與國際合作處督導。
- 完成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圖書資源服務平台」,啟動線上申請館際借書證及圖書借閱跨館免費宅配服務,參與夥伴學校多達16所。
- 校史室由企劃組移交圖書館負責管理。
|
2008年 | - 建校108周年校慶,外雙溪校區第一教學研究大樓、第二教學研究大樓及松怡廳落成啟用。
- 本校申請設立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計畫經教育部核定通過,獲准設立「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獲8600萬元補助經費,與北區共廿一所大學形塑學習群組、互惠共享的「教育學習圈」。
- 增設人權碩士班及國際商管學程。
- 商用數學系更名為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
- 資訊科學系更名為資訊管理學系。
|
2007年 | - 文學院更名為人文社會學院。
- 語言中心更名為語言教學中心。
- 增設綠色科學與永續發展學程。
- 成立WTO法律研究中心。
- 增設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 國際貿易學系更名為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
2006年 | - 增設「研究事務與國際合作處」、「教學資源中心」及「通識教育中心」等一級行政單位。
- 因應組織調整,發展處公共關係組取消,業務移轉秘書室;校友聯絡組更名為校友服務組。
- 教務處「出版組」更名為「教務行政組」。
- 體育室增設體育教學組及體育活動組。
|
2005年 | - 申請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榮獲全國第一,獲一億元補助款。
- 商學研究室改制為「商學研究發展中心」。
- 增設微生物學系博士班。
- 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並以研究為指標。
|
2004年 | - 城中校區游藝廣場開幕啟用,舉辦各藝文展演活動。
- 教師研究樓命名為「雷德樓」,這是第一棟以捐款贊助者姓名命名的大樓。
- 設立人權學程。
- 教育學程小組更名為師資培育中心。
- Soochow Law Journal創刊。
|
2003年 | - 英國語文學系更名為英文學系。
- 為感念戴蓀教授犧牲奉獻為東吳,語言中心大樓定名為「戴蓀堂」。
- 「女生第一宿舍」更名為「榕華樓」;「女生第二宿舍」更名為「柚芳樓」;「女生第三宿舍」更名為「楓雅樓」;「男生宿舍」更名為「松勁樓」。
|
2002年 | - 城中校區第六大樓落成啟用,內有游藝廣場、室內籃球場、學生事務辦公室及學生社團等。
- 通過成立德國文化學系碩士班,並奉准於2003年度開始招生。
- 設立「財務金融學程」及「科技管理學程」。
- 學生事務處學生輔導組更名為心理諮商中心,生涯發展組更名為生涯發展中心。
- 增設國際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承租第一棟校外宿舍「東吳松江學舍」啟用。
|
2001年 | - 增設英國語文學系比較文學碩士班、心理學系成立碩士班、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日本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及法律學系增設碩士在職專班。
- 獲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本校經營「錢穆故居」經營權一期三年,連續獲得三期,至2009年。
|
2000年 | - 舉行建校百年校慶典禮及各項慶祝活動,郵政總局於3月16日配合發行紀念郵票。
- 城中校區第五大樓落成,包括教室、會議廳、語言中心、體育設施、閱覽室、停車場及露天劇場等。
- 增設歷史學系碩士班、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商用數學系碩士班、資訊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及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成立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 發展處「募款組」正式更名為「社會資源組」。
- 因應本校組織規程修改,將校名由「私立東吳大學」修改為「東吳大學」。
- 「男生第一宿舍」改名為「教師研究室」;「男生第二宿舍」更名為「男生宿舍」。
|
1999年 | - 增設哲學系碩士班、資訊科學系碩士班、會計系碩士在職專班及經濟系碩士在職專班。
- 原商學院經濟、會計、企業管理及商用數學四系進修學士班轉型為商學院商學進修學士班。
- 法律學系碩士班乙組更名為「法律專業碩士班」。
- 成立「商學研究室」。
- 為紀念故校長桂崇基,將城中校區第一大樓命名為「崇基樓」。
- 東吳大學和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假外雙溪校區田徑場合辦舉行我國有史以來國內首創之24小時超級馬拉松『1999 HONDA/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
|
1998年 | - 發起與中國文化、陽明、銘傳及實踐等公私立大學成立「八芝連圖書館館際合作組織」。
- 增設政治學系博士班。
- 學生事務處僑生暨外籍生輔導組併入生活輔導組,成立學生住宿組。
- 教務處夜間教務組更名為綜合教務組。
|
1997年 | - 原外語學院德國語文學系更名為德國文化學系。
- 增設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
- 教務處設立招生組,裁併研究生教務組。
- 開始全面實施語音電腦選課、註冊及成績管理自動化作業。
|
1996年 | - 專屬校史室啟用,由發展處負責管理。
- 教務處增設教育學程小組。
- 教育部核定本校夜間部八學系各有一班轉型為正規學制之「乙部」,另各有一班轉型為推廣進修制之進修學士班。
|
1995年 | - 因應新大學法實施,訓導長職稱改稱學生事務長。
- 夜間部中國文學系、英國語文學系、日本語文學系遷回外雙溪校區上課
- 外國語文學院日本語文學系及德國語文學系首次派學生分別前往日本明海大學及德國明斯特大學研讀。
- 東吳哲學學報、東吳歷史學報、東吳社會工作學報及東吳中文學報創刊
- 圖書館增設推廣組。
|
1994年 | - 增設化學系碩士班。
- 電子計算機科學系改名為資訊科學系。
- 為紀念故董事長、校長端木愷(字鑄秋),以城中校區第二大樓命名為「鑄秋大樓」。
- 圖書館增設非書資料組。
|
1993年 | - 綜合大樓落成,內有大禮堂-「傳賢堂」、國際會議廳、一般教室、室內籃球場、舞蹈教室、重量訓練室、露天劇場、美食街等。
- 增設音樂研究所。
- 設立與教務、訓導、總務三處平行之「發展處」。
- 教育部正式開放授權十二所大學校院可自行審查教師升等作業,本校為唯一獲得授權之私立大學。
- 連接外雙溪校區及城中校區之校園網路建構完成,逐步邁向行政業務自動化。
|
1992年 | - 購買外雙溪校區後山之國有財產局土地五筆。
- 增設數學研究所及社會工作研究所。
- 東吳政治學報及東吳社會學報創刊。
|
1991年 | - 增設政治學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博士班及法律學研究所博士班;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分甲、乙兩組,乙組招收非主修法律學並具有相當工作經驗之大學畢業生,開創我國法學教育之新紀元。
|
1989年 | - 增設心理系及經濟學研究所博士班。
- 原社會學系之社會理論組、社會工作組,分別獨立設社會學系及社會工作學系。
- 改中國文化班為文化交流中心。
|
1988年 | |
1987年 | |
1986年 | - 城中校區第三、四大樓於1988年售予本校,內設教室、教授研究室、資訊科學系等。
- 「中華民國法律資訊交流合作組織」在本校舉行成立大會,圖書館為創始會員。
|
1985年 | - 新建城中校區平房教室11間,作為學生社團活動之場所。
- 東吳外語學報創刊。
|
1984年 | - 成立外國語文學院,下轄英國語文、日本語文、德國語文三學系及日本文化研究所。
|
1983年 | |
1982年 | - 社會學系分設社會理論組及社會工作組。
- 「男生第二宿舍」更名為「女生第三宿舍」;「男生第三宿舍」更名為「男生第二宿舍」。
|
1981年 | - 城中校區第二大樓落成,將商學院、圖書館城區分館及各行政單位遷入
- 增設社會學研究所,分設社會理論及社會工作兩組招生。
|
1980年 | - 增設日本文化研究所、哲學系及微生物學系。
- 原東方語文學系改名為日語學系。
- 舉辦全校性之現代詩、散文、小說徵文比賽,並正式命名為「雙溪現代文學獎」。
|
1978年 | |
1977年 | |
1976年 | - 東吳文史學報、東吳法律學報及東吳日語教育學報創刊。
- 增設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
1975年 | - 音樂館落成,設置各種專用教室及可以容納三百餘人之音樂廳一座。(2005年8月22日拆除)
- 英國語文組、東方語文組及德國語文學組均獨立設系。
- 法律系區分比較法學組及司法實務組,分別招生。
- 東吳數理學報創刊。
|
1974年 | - 理學院科學館(為紀念故校長石超庸,命名為「超庸館」)、「男生第三宿舍」及「女生第二宿舍」落成。
- 增設中國文學研究所及國際貿易學系。
|
1973年 | - 增設會計學研究所、社會學系及外文系德文組。
- 為紀念故董事長孫科以第二教室大樓命名為「哲生樓」。
|
1972年 | - 城中校區第一大樓落成,為本校在市區所建之教育推廣中心。
- 增設歷史、音樂、電子計算機科學系及外文系東方語言組。
- 本年起,圖書館主編之「中文法律論文索引」逐年刊印。
|
1971年 | - 增設中國文化研習班及法律學研究所。
- 購置台北市延平南路書院段土地,開闢城中校區。
|
1970年 | - 增設物理學系、化學系兩系,並合併原隸文理學院的數學系,成立理學院。
- 文理學院恢復原文學院名稱。
- 增設經濟學研究所暨夜間部;商學系更名為企業管理學系。
|
1969年 | - 教育部核准恢復完全大學建制,為「私立東吳大學」,設文理、法、商三學院。
- 增設數學系於文理學院。
- 文化大樓及職工宿舍(編號第10至17號)落成。
|
1968年 | - 第二教室大樓落成,主要為外語學院上課教室。
- 增設商學系及商用數學系,成立文、商兩學院。
- 董事會決定恢復「東吳大學」原名。
- 松逸齋落成,為校長官邸。(2005年7月16日拆除)
|
1967年 | |
1965年 | |
1964年 | - 安素堂/愛徒樓落成,為基督教衛理公會在本校所設之教堂。
- 為紀念故董事長王寵惠,將教學大樓命名為「寵惠堂」。
|
1963年 | |
1961年 | - 全校由臺北市漢口街校區遷至外雙溪校區現址。
- 光道廳落成,為基督徒交誼廳。
- 「男生第一宿舍」落成。
|
1960年 | - 「女生第一宿舍」落成,為外雙溪校區第一棟學生宿舍。
|
1959年 | - 學生活動中心落成,為雙層大廈,上層為禮堂及圖書館,可容納千人,下層為餐廳,可供四百餘人進餐,至1989年因為興建綜合大樓乃將本中心予以拆除。
|
1958年 | - 在外雙溪建校,部分學系遷入新校舍上課。
- 教學大樓落成,乃本校在外雙溪校區所建之第一棟校舍。
|
1957年 | |
1956年 | |
1955年 | |
1954年 | - 教育部以東吳補習學校辦學績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設法律、政治、經濟、會計四學系,附設外國語文學系。
- 在臺復校第一屆畢業生(李俊等七人)完成學業。
|
1952年 | |
1951年 | - 校友倡議在台復校,先設「東吳補習學校」,暫借台北市漢口街一段15號為校舍。
|
1946年 | |
1937-1945年 | |
1936年 | - 抗日戰爭爆發前,東吳大學有3個學院12個科系。文學院:文學系、經濟學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教育系、歷史地理系。理學院:生物系(包括醫預科和護理預科)、化學系、物理系、數學系。法學院:法律系、會計系。
|
1930年 | |
1929年 | - 國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名「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成為東吳教育體系中首先在中國政府註冊立案的院校。
- 校政部會議通過第六十議案,議決接受楊永清校長奉獻本校之中文校訓「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為校訓。
|
1928年 | - 開始公開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制。
- 頒授第一屆法學碩士(LL.M.)學位(金蘭孫)。
- 第一位女生獲得理學士學位(羅遲慧)。
|
1927年 | - 文理、法科分別更名為文、理學院及法律學院。
- 開教會大學由華人擔任校長之先河,推選華人楊永清任校長。
|
1926年 | |
1925年 | |
1923年 | - 中國斐陶斐榮譽學會(Phi Tau Phi Scholastic Honor Society of China)本校分會成立。
- 由學生編輯出版的年刊The Woolsack(東吳大學法科年刊)首刊發行。
|
1922年 | - 以中英文兩種文字印刷的法學刊物China Law Review(《法學季刊》)開始發行。
|
1919年 | - 頒授全中國第一個生物學碩士學位(施季言)。
- 東吳大學學生會誕生。
|
1918年 | |
1917年 | - 頒授全中國第一個化學碩士(Master of Arts)學位(徐景韓)。
|
1915年 | - 於上海崑山路中西書院原址設立"東吳法律法科"(The Comparative Law School of China),首創案例教學及模擬法庭,為我國法學教育奠立堅實之始基。
- 頒授第一個理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學位。
|
1911年 | - 3月16日,孫樂文校長病逝,本校即以此日為紀念日。
- 上海中西書院遷到蘇州併入東吳大學,是為文理科。
|
1908年 | - 獲美國田納西州政府州務卿簽署生效,更名為Soochow University。
|
1907年 | - 監理會以Soochow University之名向田納西州政府提出變更校名之申請。
- 頒授東吳大學第一個畢業生沈伯甫獲得文學士(Bachelor of Arts)學位。
|
1906年 | - 《東吳月報》出刊,此為中國第一份大學學報,創刊號及以後幾期題名為《學桴》,三年後更名為《東吳月報》。
|
1904年 | |
1903年 | - 柏樂文博士建立東吳大學醫學院。
- 出版第一本年刊《雁來紅》,刊載學術論文十餘篇,是全國高等學校發行同類型刊物的先河。
|
1901年 | - 東吳大學堂正式開學,以蘇州於古代屬東吳地,定名為東吳大學堂。
- 監理會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之名向美國田納西州政府提出註冊申請並獲准。
|
1900年 | - 美國基督教監理會決定於蘇州市天賜莊創置一大學並籌組董事會,並制定《東吳大學校董會章程》,推林樂知先生(Young J. Allen)為董事長,孫樂文先生(David L. Anderson)為首任校長。
|